摘要
想在国内直达 ChatGPT/GPT-5.1、Claude、Gemini、Grok 等最新模型,可通过 AIBox365 GPT 中文站 一站式体验,支持镜像对话、Deep Research、API Relay 与人民币结算,适合科研团队与高校实验室快速落地。
教程整理 50 条研究者常用的 prompt,围绕 2025 年 GPT-5.1,覆盖“角色预设→写作→润色→翻译→投稿→审稿→快速读文献”,帮助国内用户完成从立题到回应审稿的闭环;每条指令均附最佳使用方式,便于直接套用或扩充。
1. 角色预设
- Prompt 01|SCI 导师视角评估:
请扮演拥有 10 年 SCI 审稿经验的导师。阅读以下选题背景(研究对象+核心方法+预期目标),
从“创新性”“可验证性”“期刊匹配度”三列输出评分(1-5)和改进建议,并列出 2 篇可对标的
高被引论文。
适用场景:立题或递交开题报告前的 feasibility check,顺带输出 reviewer 视角和参考文献库。
- Prompt 02|学术写作教练给出研究问题:
担任学术写作教练,接收我的课题背景后,用中文列出 3 种研究问题,每个问题需包含
“变量组合”“可观测指标”“推荐实验/数据集”,并对难度和潜在收益做评级。
适用场景:proposal 或 NSFC 申请中需要多个备选课题时,快速扩张问题空间。
- Prompt 03|期刊编辑预审标题与摘要:
模拟 IEEE 旗舰期刊资深编辑,从“标题清晰度”“摘要信息量”“是否踩雷禁区”三方面审核
以下标题与摘要。若存在拒稿风险,请按照“风险描述→替换方案→对应期刊栏目”输出建议。
适用场景:投稿前自检,避免被 editor screening 直接退回。
- Prompt 04|跨学科术语映射:
充当跨学科桥梁,比较【领域A】与【领域B】针对以下概念的术语差异。请输出“概念/领域A术语/
领域B术语/推荐统一表述/参考来源”五列表格,并补充语境说明。
适用场景:多学科合作或英文稿件需兼顾不同社区用语时,提前统一名词。
- Prompt 05|伦理委员会审查:
以高校伦理委员会身份审查以下实验方案,按“个人隐私/数据安全/受试者风险/伦理建议”四列
给出评级,若需要额外材料(如告知书、加密方案)请逐项列出并提供模板大纲。
适用场景:临床、教育或人机交互实验在正式申报前,用来生成伦理审查关注点与补件清单。
提示:每次新对话先贴角色 prompt,可让后续任务保持一致风格。
2. 选题与结构
- Prompt 06|一键生成题目池:
根据「研究对象」「应用场景」「核心方法」三个维度,生成不少于 5 个可投稿题目。
请用 Markdown 表格输出,每行包含:题目 / 主要变量或对象 / 核心方法 / 创新点 / 对应目标期刊。
题目需避免“a study of”等空洞字样,并给出 15-20 字的中文摘要。
场景:开题或撰写 Proposal 时快速迭代题目组合,便于与导师或 PI 协商方向。
- Prompt 07|IMRaD 结构提纲器:
围绕关键词【XXX】,输出符合 IMRaD 结构的论文大纲。
Intro 请列“痛点+研究空白+目标”;Method 需拆成“数据/实验/统计方法”;
Results 指出至少 3 个关键指标及理想/风险阈值;Discussion 要包含“理论贡献/实际落地/局限/未来工作”。
场景:在文献综述后梳理整篇论文的章节骨架,帮助收集所需数据与图表。
- Prompt 08|假设树+验证指标:
请生成一个研究假设树:
- 主假设 H1 及其科学背景;
- 至少 2 个子假设(H1a/H1b),分别给出自变量、因变量、调节/中介变量;
- 为每个假设指定可观测指标、推荐统计方法、可能的数据源。
将结果组织成 Markdown 表格,便于复制到“研究设计”章节。
场景:与团队成员沟通实验/问卷逻辑时,快速对齐变量与验证路径。
- Prompt 09|期刊/会议优先级清单:
请基于以下课题摘要与关键词,列出近 3 年最契合的 8 本期刊或旗舰会议。
每条需包含:名称、分区/会议评级、匹配理由(研究主题、方法、读者群)、平均审稿周期、近 2 年的拒稿雷点。
场景:投稿前的“长名单”筛选或准备多轨投稿策略,兼顾时间与中稿率。
- Prompt 10|实验变量拆解表:
请梳理以下实验或调查设计的变量体系,输出 Markdown 表格:
列 1 自变量(含操作化方案)、列 2 因变量(测量工具/量表)、列 3 控制变量、列 4 潜在干扰因素及对应处理。
若存在多实验,请按“Experiment 1/2/3”分块列出,并附推荐统计检验。
场景:撰写 Method/Supplement、准备预注册或与实验室共享操作手册时使用。 11. Prompt 11|样本量+功效计算流程:
请按如下模板帮我确定样本量:
1) 根据“效应量/期望功效/显著性水平/组别数量”推导公式;
2) 生成 R (pwr 包) 与 Python (statsmodels) 的示例代码;
3) 输出一个表格:参数设定 / 推荐样本量 / 代码片段 / 注意事项;
4) 若设计包含多组或重复测量,请给出额外的校正建议(如球形性、方差齐性)。
场景:预注册、伦理申报或预算评估时,快速获得“指标→样本量→软件命令”的完整链路。
- Prompt 12|论文甘特图与关键里程碑:
将以下项目拆解为 6-8 个阶段(文献综述、实验、写作、投稿、返修等),为每个阶段提供:
- 持续时间(周)
- 核心交付物
- 依赖条件(前置任务)
- 风险提示(如设备/数据/审稿窗口)
最终输出一个 Markdown 表 + Mermaid 甘特示例,便于粘贴到项目管理工具。
场景:把科研节奏与团队里程碑同步,可直接贴到 Notion/Jira/飞书多维表。
3. 撰写类
- Prompt 13|300 字双语摘要生成器:
请充当学术摘要专家,依据以下要点写一段约 300 字的中文摘要,并给出对等英文版本。
摘要须分四句:背景→研究目的→方法(含数据/模型)→结果与意义,最后加一句“关键词”。
写完后用 Markdown 表格比较中英文要点,确认术语一致。
场景:国内投稿需中文摘要、国际会议需英文摘要时,保证结构与术语对应。
- Prompt 14|Bullet 转 1000 字英文引言:
输入:若干 bullet(痛点、现状、空白、贡献、结构)。
输出:约 1000 字的英文 Introduction,遵循 APA 引用格式;
- 第一段:宏观背景 + 痛点;
- 第二段:细分现状 + 文献对比(至少 3 个引用占位符如 (Author, 2024));
- 第三段:研究缺口;
- 第四段:本文贡献与结构安排。
最后附“Recommended References”列表供我替换真实文献。
场景:提炼 PPT/调研笔记,快速扩写成正式引言。
- Prompt 15|方法章节伪代码+可重复性要点:
请将以下 Method 草稿转写为:
1) 结构化伪代码/流程图(步骤编号、输入→处理→输出);
2) 每一步列出设备/软件版本/超参数;
3) 附“Reproducibility Checklist”:随机种子、数据存储、脚本路径、Git 提交号;
4) 若方法中有统计检验,提供 R/Python 可直接运行的示例命令。
场景:准备补充材料或开源仓库 README,确保他人可复现实验。 16. Prompt 16|“结果”段落自动撰写器:
请读取下方数据表(含均值/标准差/CI/效应量/p 值)。按照“引导句→主要发现→统计证据→图表建议”生成 Results 段落,长度 200-300 字。
输出结构:
- 每个子结果单独成段,首句描述趋势,第二句列统计指标(含效应量、p、CI);
- 附上“Figure/Table 建议”,说明最佳可视化形式和需高亮的关键点;
- 若存在非显著结果,也需解释。
场景:将分析结果转成符合期刊格式的文字,并快速生成图表稿。
- Prompt 17|DISCUSSION 五段式模板:
根据下列要点,按「主要发现→理论价值→实践应用→局限→未来方向」输出 Discussion:
1) 每段 120-150 字,引用文献用 (Author, Year) 占位;
2) 主发现段需回扣假设;理论价值段要对接现有理论;
3) 实践段请引用具体场景;局限段需给出缓解建议;
4) 未来方向至少 2 条,并在括号中标注“短期/长期”。
场景:快速生成符合投稿要求的讨论章节框架。
- Prompt 18|贡献与创新条列器:
请以“编号列表”输出本研究的贡献:
- 从“理论/方法/数据/工具/应用”五个角度各写一句;
- 每条附 15 字中文标签(便于做图)和 1 句英文摘要;
- 若研究有自研数据集或开源代码,请单列“资源贡献”并给出引用格式建议。
场景:撰写摘要、PPT 或结论时突出亮点,也方便后续制图。
- Prompt 19|多角色致谢生成器:
请根据以下信息编写 200-300 字的致谢:
- 资金来源(基金号)
- 导师/合作者角色
- 实验室/志愿者/工具支持
要求:分句列出感谢对象;包含“无利益冲突”声明;若有双语需求,请提供中英版本。
场景:期刊投稿、毕业论文致谢或基金年度报告。
- Prompt 20|一键生成 Markdown/LaTeX 模板:
请把当前稿件整理为可直接提交的模板:
1) 输出 Markdown 与 LaTeX 各一份骨架(标题、作者、摘要、IMRaD 结构);
2) 自动插入参考文献占位符、图表路径、附录结构;
3) 在注释中标注“需替换内容”;
4) 若需遵循特定期刊格式,请附 class/模板引用建议。
场景:从草稿快速迁移到 Overleaf 或 Docs,避免手动复制粘贴出错。
4. 润色与审美
- Prompt 21|Nature 子刊风格润色:
请扮演 Nature 子刊语言编辑,润色以下段落:
- 保留原有术语与公式;
- 输出“润色后正文 + 修改表”,表格列:原句 / 修订句 / 修改类型(语法、语气、用词、逻辑);
- 指明段落中是否有“过度修饰”“被动语态过多”“引用缺失”等问题。
如需限定风格(紧凑、庄重、主动语态),可在输入中补充。
场景:向高影响力期刊投稿前,保持语气统一且可追溯修改。
- Prompt 22|主动语态转换审校表:
请把下列英文段落改为主动语态,输出 Markdown 表格:原句/修订句/修改原因。
额外要求:
- 若无法转换(如客观描述),在原因列注明;
- 再给出“阅读流畅度评分(1-5)”以及改进建议。
场景:响应审稿意见时,快速指出被动句并提供修改理由。
- Prompt 23|逻辑跳跃扫描器:
请作为逻辑审稿人,逐段检查以下文本:
1) 找出逻辑跳跃或证据不足的句子;
2) 输出表格:位置 / 问题类型(缺乏过渡、因果不足、证据缺失等)/ 修复建议;
3) 给出改写示例(句子级),保持原意。
场景:提交前最后一轮质量控制,避免 reviewer 指责“not convincing”。
- Prompt 24|图标题双句模板:
将以下 Figure/Table 标题改写为“两句结构”:
Sentence A:一句话讲清核心发现(≤25 字);
Sentence B:提供关键数值/统计显著性(含单位/CI)。
输出 Markdown 表格:原标题 / 新标题 / 推荐图形元素(箭头、色块等)。
场景:让审稿人不读正文也能理解图意,提高图表可读性。
- Prompt 25|投稿必备图表说明/符号表:
请根据图表草稿生成 Legend:
- 描述每条曲线/柱状/热图色条所代表的含义;
- 罗列全部符号/缩写及单位;
- 指明统计检验与显著性符号;
- 如涉及多子图,按 (a)(b)(c)… 拆分说明。
场景:减少返稿时因 legend 不完整被要求补充的情况。 26. Prompt 26|双摘要差异/融合分析器:
输入两篇摘要,输出三部分:
1) 重复内容(列出句子/关键词,建议融合方案);
2) 矛盾或不一致之处(指出原因、推荐谁为主、给出改写);
3) 融合提纲:按“背景/方法/结果/意义”重写 200 字统一摘要。
场景:多人协作文章或双语摘要整合时,快速对齐重点。
- Prompt 27|精准压缩器:
请将以下段落压缩至 XXX 字:
- 保留所有数字、表/图引用、核心结论;
- 用 Markdown 表列出“删减内容/原因”;
- 如信息丢失会影响逻辑,给出“需补充材料”提醒。
场景:回应“请控制在 300 字以内”或期刊字数限制。
5. 翻译、改写与查重
- Prompt 28|期刊风格中译英:
请扮演目标期刊(如 AER、Nature)语言编辑,将中文段落译成英文:
- 先说明采用的期刊风格;
- 输出译文;
- 提供“术语对照表:中文/英文/解释”;
- 指出是否需要补充引用或术语阐释。
场景:国内项目需要英文化摘要或投稿。
- Prompt 29|多版本英译中:
请将以下英文段落译成中文,提供三种版本:正式、通俗、演讲稿式。
附注:标出不熟悉术语的注解;
输出 Markdown 表:版本类型 / 译文 / 适用场景。
场景:为新闻稿、课堂或公众演讲准备不同语体。
- Prompt 30|降重 + 幅度提示:
请对以下段落执行降重:
- 通过改写、拆句、同义替换,避免连续 8 个以上相同字符;
- 输出表格:原句 / 新句 / 重复率估计(%)/ 改写策略;
- 若有信息缺失风险,请备注“需补充引用/数据”。
场景:投稿查重或应对 Turnitin/知网要求。 31. Prompt 31|仿查重系统逐句标注:
请模拟 Turnitin/知网,逐句分析以下文本:
- 列出疑似高相似度句子,标明“疑似来源类型(期刊/会议/教材/网络)”;
- 给出“建议处理方式(改写/引用/删除)”;
- 估算整体相似度并提示重点章节。
场景:投稿或开题前先自查,避免返工。
- Prompt 32|课堂口语稿转写:
请把英文学术段落转换为课堂讲稿:
- 语气口语化但保留术语;
- 在复杂概念后加“解释句”;
- 结尾给出 2 个互动问题。
场景:将论文内容转为教学或公开分享材料。
- Prompt 33|术语对照+推荐译法:
请根据段落生成术语表:
列 1 原文术语,列 2 中文释义,列 3 推荐译法(如多种表达),列 4 备注(出处/使用场景)。
若某术语有歧义,请给出“选用建议”。
场景:维持跨团队翻译一致性。
- Prompt 34|引用格式批量转换脚本:
请将以下参考文献从 APA 转为 IEEE(可指定其他格式):
- 输出“原条目/转换后条目/需要补充的信息”三列表;
- 若缺字段(卷、期、页),在第三列提示;
- 最后给出 Python/R 正则脚本示例,方便批量处理。
场景:投稿改投新期刊时快速换格式。
6. 引用、投稿与审稿
- Prompt 35|影响因子排序 + 开放获取标注:
请整理以下参考文献:
- 依据最新 JCR/CSCD/会议评级排序;
- 输出表格:序号 / 期刊/会议名 / 影响因子或评级 / 是否 OA / 推荐引用格式;
- 若某期刊已停刊或更名,请备注。
场景:补写 Literature Review 或检查参考文献权威度。 36. Prompt 36|Cover Letter 生成器:
请根据题目、摘要和亮点生成投稿 Cover Letter:
- 开头说明稿件独家性、联系人信息;
- 中段用 bullet 列研究亮点(理论/方法/应用);
- 提供推荐审稿人与避审名单(含机构/理由);
- 结尾列附录:图表数、字数、数据共享链接。
场景:向 Nature/Science 等提交时快速定稿,防止遗漏必备元素。
- Prompt 37|潜在审稿人数据库:
请根据关键词生成 5 位潜在审稿人,输出表格:姓名 / 机构 / 研究方向 / 代表作 / 联系方式 / 推荐理由。
若某人近期与作者合作或存在利益冲突,请在备注提醒。
场景:投稿系统常需填写审稿人信息,可直接复制粘贴。
- Prompt 38|投稿前 QA Checklist:
生成一个“投稿前检查清单”,分为:伦理与数据 / 图表与格式 / 文字与引用 / 附件与声明。
每项列具体检查动作和执行人;附加“高风险项”提示(如双盲信息、数据共享链接)。
场景:团队协作投稿,确保所有资料齐备。
- Prompt 39|模拟 Reviewer #1 提问:
请扮演严苛的 Reviewer #1,针对实验设计提出 5 条质疑:
- 每条包含“质疑内容/可能导致的后果/建议补救”;
- 给出评分(1-5)和整体建议(Accept/Minor/Major/Reject)。
场景:投稿前预演,提前准备补充实验或说明。
- Prompt 40|审稿意见分类器:
输入实际审稿意见,输出三列:必改(Must)、建议(Should)、可忽略(Optional)。
每条附“负责人/预计工作量/是否需额外实验”。
最后生成 Rebuttal 任务表,方便分工。
场景:返修阶段梳理任务,减少遗漏。 41. Prompt 41|Rebuttal 审稿回复模板:
请为以下审稿意见生成回复:
- 结构:引用审稿意见 → 回应(感谢+结论)→ 证据(实验/数据/引用)→ 改动位置(章节/行号);
- 若无法满足要求,提供替代解释;
- 输出 Markdown 表方便提交。
场景:Major/Minor revision 时快速撰写高质量 Rebuttal。
- Prompt 42|拒稿原因 & 补救策略库:
请列出常见拒稿原因(如“理论贡献不足”“统计方法不当”),并为每条提供:
- 典型表现;
- 补救步骤;
- 推荐资源或工具;
- 再投稿建议(适合的期刊层级)。
场景:总结经验、用于组会上交流或自查。
7. 快速读文献与其他加速器
- Prompt 43|5/50/500 字摘要工厂:
对给定论文生成三种摘要:
- 5 字关键词;
- 50 字短摘要;
- 500 字详解(含方法/结果/意义)。
在 500 字版本中加入引用占位和可视化建议。
场景:海报、社交媒体、汇报、书稿多场景复用。
- Prompt 44|Mermaid/Graphviz 概念图生成器:
请将以下概念关系转为图:
- 先输出文字版节点-边列表;
- 再提供 Mermaid 与 Graphviz DOT 两种脚本;
- 可选:给出配色/布局建议。
场景:文献综述或讲义需要可视化理论框架。
- Prompt 45|实验 Checklist + 风险控制:
为实验设计生成检查清单:
- 分“设备/耗材/软件/备份/应急方案”;
- 每项列准备状态、负责人、风险级别;
- 建议附加“Before/During/After”三阶段步骤。
场景:正式实验或巡检前使用,提升可复现性和安全性。 46. Prompt 46|代码→科研语言解说器:
请阅读以下代码片段,输出:
1) 文字说明:目的、输入、输出、关键步骤;
2) 与实验流程的对应关系(如“步骤 2 = 数据归一化”);
3) 潜在风险与调参建议;
4) 若涉及库/版本,请列兼容性提醒。
场景:写方法附录或向非程序同事解释算法。
- Prompt 47|三文献对比矩阵:
请对三篇论文作对比:
- 输出 Markdown 表:研究对象/样本/方法/关键结果/局限/可复现资源;
- 再写 150 字总结,指出差异与互补点。
场景:文献综述或答辩 PPT 中展示竞品分析。
- Prompt 48|问卷量表设计 + 信效度步骤:
基于研究目标设计问卷:
- 给出维度、题项(Likert 量表),每题说明测量目的;
- 提供信度/效度检验流程(Cronbach α、CFA、收敛/区分效度);
- 附 SPSS/R/AMOS 示例命令。
场景:社会科学/管理研究需要快速搭建量表。
- Prompt 49|口头答辩模拟问答:
针对论文生成 10 个高频答辩问题,覆盖:动机、方法、数据、局限、未来计划。
每题附示范回答与“加分建议”(可引用图表/附录)。
场景:学位答辩或路演前预演问答环节。
- Prompt 50|可视化策略顾问:
请依据数据类型与故事线给出图形选择建议:
- 列出每个指标适合的图(折线/散点/热图等)、推荐配色、需要强调的阈值;
- 若需交互式展示,提供工具推荐(Plotly、Vega 等)。
场景:论文/报告/产品演示确定图形方案。
使用策略与国内落地
建立“Prompt 分类表”并同步到团队知识库,把高频 prompt 固定进收藏夹或自定义 GPT;配合 Deep Research、文件上传与镜像站切换,可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保持调研、写作与投稿连贯。
结语与 CTA
50 条 prompt 足以覆盖主流写作链路。建议把它们放进项目看板,按“立题→写作→投稿→复审”调用,并定期记录效果。若需在国内环境稳定访问 GPT-5.1/Deep Research,可通过 AIBox365 GPT 中文站 同步指令,保持产出不断线。
最后更新时间:2025 年 11 月 19 日。